欢迎访问设·集合!

设·集合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办公软件 > PPT

如何做好晋升/宣讲PPT

设·集合小编 发布时间:2023-03-06 10:08:40 1146次最后更新:2024-06-12 10:39:34

背景

前段时间,参与了公司的职位晋升答辩,并在公司培养人才计划述职报告中做评委,几天下来发现很多技术人员在表达能力和PPT制作及讲述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。

先从自己说起,在做PPT答辩的时候,并没能很好的准备,只以为是走过场,所以PPT准备的很烂,讲的更烂,然后就被领导一顿批。。

最近总结下来,发现自己或者其他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以下问题:

1、作为数据部门,PPT居然大部分都是文字,就算数字也没有比对性的结果型数字;

2、语速太快了,用户的体验不太好;

3、没能把控好节奏,让下面听的人感觉昏昏欲睡;

4、专业性太强,没有循环渐进,引领人进入你的领域,导致不是本专业的人不太好理解;

5、项目很多,每个都讲了,没有突出重点项目和自己承担的职责。

6、亮点不突出,没有做一些对比,表明自己这个项目上线后带来的好的结果;

7、在谈未来规划时,太过宏大,就算分解成小的模块,也未能表现出具体的实现方案,和当前的进度,这样会让人误认为只会口嗨;

8、PPT里面暴露太多的缺点或者不足;

9、PPT过场动画太多,太长,导致在频繁切换的时候,出现一些断点,会影响观感和自己的节奏;


针对以上问题,那么一个好的述职报告或者晋升答辩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。

从PPT的准备上来说,一个好的PPT是需要有以下几点:

  • 文不如表,表不如图,PPT文字不要过多,但必须要包含数据,特别是对比性的数据、图片,让人能够很直观的知道你的工作成果;
  • PPT不必平铺太多的项目,但是一定要包含你做过的核心项目,什么是核心项目,就是那些你在其中做为PM或者核心开发,整套体系、架构都了解的项目,避免评委一问就卡壳;
  • PPT里面要有价值点和闪光点,就是突出你价值的项目点,不论对团队还是公司。
  • 尽量不要PPT里面暴露太多的缺点;
  • 不要写一些宏观通用的东西在里面,在设计未来规划、后续改进等模块的时候,不要只写未来的展望,需要有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去支撑,并在确定当前做到了什么程度;
  • PPT的页数不必太多,扩展的地方需要进行训练,演讲时长最好控制在15-20分钟之间。

从演讲PPT的角度来说,需要具备以下几点:

  • 演讲过程中不能平铺直述,要有节奏感;
  • 对于自己核心项目和贡献要有激情,将评委带入你的感受,毕竟如果你都没有激情,评委可能更不感兴趣;
  • 语言要洪亮一点,语速放慢,要有相应的肢体动作,表达要足够有趣、情绪要足够饱满。
  • 讲故事,对于一些专业性的东西,需要讲一些通俗的故事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听众;
  • 在讲任何项目的时候,必须说清楚前因后果,为什么做这个项目、如何去做、做的结果如何,把它们的精华都内化吸收成为自己的表达特色,做到随手拈来,毫不费力。

介绍

如何去写一个好的PPT

写作是表达的逆向工程,写作就是把网状的思考,做成树状结构,用线性语言表达出来,那么,好的写作就是帮助读者把一个线性语言,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树状的知识晶体,最后储存成为网状知识。

初学者易犯的错误:

第一,不列大纲,直接往下写,写完也不调整,这就缺框架。

第二,过多地被自己感动。

比如说,很多人会大量地去讲自己的一个故事,里面充斥着很多人物、细节;好的故事也有很多细节,区别是当这个故事拿给别人的时候,他们是否觉得稀松平常。这里有大量删减空间,克制是美德,呈现出一种总体、均衡的美感。

第三,缺乏好的 “品味”。

比如说太复杂。这明显就是为太闲的人做的刷成就感的系统,而不是真正需要时间管理的人提高效率的系统——真的忙人没空填这么些表,也不会揽这么多闲事。能提高认知效率,形成知识晶体的简单而简洁的文字才是好文字。

写作如此,写PPT更该如此,假如你准备了60页酷炫吊炸天的PPT,但是一页页翻下去、读下去,观众席已经鼾声一片,这个时候,你会不会“整段垮掉”。即使隔行如隔山,你也不用担心,因为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以下6个侧面,4W2H。

1. Who 谁/什么---人、角色;

2. How many 有多少---数量、频率、增长;

3. When 什么时候---计划、顺序、进度;

4. Where 在哪里---方向、趋势、站位、归属;

5. How 如何做---方法论、要素、流程;

6. Why 为什么---关于整个系统的展示。

你可以在你的资料里寻找这6个维度的信息,或者在会议中直接就这6个维度提问。这会让你的思路非常清晰,很快找到问题症结。

不过切记:

文不如表,表不如图,PPT文字不要过多,但必须要包含数据、数据、数据!

数据的关键是可靠、有效和可视。好的数据往往会提出和支持看上去完全不可能的见解。


如何去讲好一个的PPT

演讲和写作的技术有什么不同:最大的区别在于 表达的渠道 。

当一个人看文字时,他的期待是学到新知或新观点,他的认知资源是高的;如果看不懂的话,他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,或者在一个地方多看几遍。他有位置感——知道书有多厚,知道自己看到哪里了——以及他可以随时合上书本,过一天回来继续看。
但当一个人听别人演讲时,他完全不能停、不能回听,也没有进度条——他恐怕只能通过听,顶多理解两层逻辑。所以演讲设计时需要更低的信息密度、更明确的观点、更少的逻辑层。听众的期待也不高——他们希望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,让演讲者带着自己去他熟悉的领域走一圈,领略个大概,有点收获。

演讲虽然内容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逻辑要足够清晰、表达要足够有趣、情绪要足够饱满。

对于演讲的恐惧,我们是与生俱来的,是骨子里的条件反射。

所以在演讲时,第一个要诀就是,千万不要让自己“不要恐惧”,而是努力让自己快速地度过恐惧阶段。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式来帮你度过恐惧:

  • 上台前,做一件让自己放松的事,例如用力推墙几下、做几个俯卧撑,释放压力。
  • 想象一个你最喜欢的情景,例如想象下面都是海绵宝宝;
  • 找一双最能让你放松的眼睛,你就盯着那几个喜欢你的人的眼睛看,他们会给你点头示意,时间一长你就有自信了,然后再把眼睛移到其它地方去
  • 讲一个你最熟悉的“段子”,例如开场的自我介绍,可以好好设计,尽量风趣幽默。
  • 主动要求反馈,可适当的进行提问,拉近距离。

演讲时你不需要系统,也不需要面面俱到,你只需要在十几分钟的认知资源中,让别人记得一个关键点就是一个峰值,然后在结尾时获得一点小甜品。这个定律用得最聪明的就是乔布斯,他经常会在演讲最后面说“ One More Thing ”——“对了,还有一件事儿”,然后从兜里掏出一个非常厉害的产品。

结论

不论做什么演讲,都需要好好准备。

在PPT的设计中,要有一套完整的大纲,并切入自己要讲的点,每个点都需要好好斟酌,尽量精简,去掉不必要的冗余的项目或者文字。

数据数据,一切要用数据说话。

关键点、核心点,需要讲前因后果,以及带来的成果。

未来规划不要空泛,要具体到一步一步的实施方案,并且有当前的行动去支撑。

不要在PPT里面暴露太多的不足和缺点。

演讲要有节奏,开头要风趣,情绪要足够饱满,结尾有亮点。

广告位

热心评论

评论列表